第十八章--意識的多種階段、象徵性及多重焦點

意識起伏--

    你意識中所有的各種刻面全部斂藏在你的個性中。
    意識可被向內或向外調整以朝向多種方向。平常你也能夠知道自己意識的起伏與變化,尤其在你特別注意這些變化時,其間的起伏會變得特別清楚。你經常不斷的,不是在擴張,就是在縮小自己注意力的範圍。比如說,你常常會全神貫注於一件事,而對其他周圍的事渾然不覺,甚至連自己置身在房間中這件事都完全忘卻。

意識「象徵」--

    「象徵」往往可以被當作是某種「樣品」,以顯示你在不同的意識層次中所感知的事情,而「象徵」所顯示出的各種變化,則可以被用作各種情況的「指標」。比如說,「火」就是由某種「象徵」轉化而成的景象;在實際世界中的「火」,是你用物質世間的意識所感知的「現實」;而一幅在心像中的火景,則自動說明了意識所涉及的是其他的層面。
    所有的「象徵」,所希望表達的都是一種用言語無法恰當表達出來的「感受」,而各種不同的「象徵」,所代表的則是在「感受」或「感覺」上無窮的變化。「象徵」 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中,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而且它也會永遠與你長相左右。
    人也許會以魔鬼、惡獸、甚至是一些完全無害的東西來象徵他心中的恐懼。
如果你能知道自己的各種象徵究竟代表著些什麽意思,那麽你不僅能用這個知識來解夢,同時還能因這些徵兆的發生而知道自己進入了何種意識狀態。
    每一個「象徵」都代表了一個不同的內在世界,因而當你在「象徵」中跳來跳去的時候,就是你在「世界」中進進出出的時候。你的每一個表現在外的行動,都是先顯於內而後形於外的,也就是說,全部造自你涉身在其中的種種心靈環境。
    在某些其他的意識狀態中,夢裡的房子可能會忽然消失,陋舍可能會突然被華廈所取代,小孩子也可能突然會變成了一朵鬱金香。「象徵」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在運作。對這個環境而言,「常在」這回事顯然根本就不存在,而邏輯的先後性也根本不成立。
    當你發現「象徵」以這種方式出現的時候,你可以據以推測,自己這時候一定是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內在環境中,而自己也已經進入了另一個意識的層次。這時候,你的
「感受」與「感覺」不再受到先後次序的限制,而得以自由表達。那種一個蘿蔔一個坑似的「必先有甲,而後有乙」的觀念再也限制不了你。「感受」在這馬上就會被轉變,而以一種嶄新的,活潑的、即時的方式表達出來。換句話說,意識在這裡 「換台」的速度要快得多。
    在這裡,事物實現的過程也用不著等上幾個小時或幾天,經歷也不再受到時間的束縛。在這種意識的國度裡,一本書可能在一刹那間就能完成,一個人的一生,也能在瞬間便檢視完畢。這個意識狀態是由很多不同的「次元」所組成的,你們的那種 「時間」正是組成分子之一,因此你們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雖然都能存在於這個屬於內心的環境,但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你們
必須自己想辦法去找出自己有些什麽意識的層次與階段,各層次中又是個什麽境界,同時設法去瞭解,在不同意識層次中的那些「環境」,又是如何的在自行向外擴張。你可以設想:它們的向外擴張就像是你自己在向「空間」中伸展一樣。想要知道這一點並不困難,只要你在睡前提醒自己,並做適當的自我建議便能做到。
    在你醒著的時候,你也有不同的意識階段;而在某種程度上,「象徵」的變質也能為你在這些階段中所捕獲。比如說,當你在閉目小息的時候,你的內眼常常會見到一些影像與畫面:有些像實物,如樹木、人物、家屋,有些則像幻影,瞬息萬變,此起彼落。在這裡,沒有什麽東西是固定不變的,即使是你認得出的東西也會一下子就變了樣,就像是在看一個輪轉不息的萬花筒一樣。
    這些畫面與影像,根本是隨著你心緒的改變而改變。而它們的出現,通常正是意識自塵世中分心時所顯示出來的特徵。
    在這個狀況下你所見的影像代表的是你合眼以前所經歷的思想與感受,或是一些再早一點的,而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
    
總而言之,藉著種種「象徵」的運用,你的感受才能得以完全釋放。一方面,深深藏在意識底下:連你自己都不曉得的種種感受,化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影像,在情緒的大海裡浮沈、此出彼沒。另一方面,你的感受又藉著這一個又一個的影像來告訴自己;由於這種感受所反映出來的影像,你才得以追溯到其所由來。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是徒然讓它們白白的過去。
    
在大部分情形中,象徵愈是具體,則它包含的意義就愈少。在夢的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就是在最深度的睡眠中所產生的「象徵」,原都是既強大而濃縮的,所以它們才能被分解,而以一連串看似毫無關聯,而實際上卻是環環相接的夢相連接,而夢與夢的連接,又維持住了它們原有的力量,使得這些「象徵」不僅仍然能以不同的外貌出現,並且每多降一層就變得更為具體一些。
    每一個在你身上實際發生過的事件,都會被歸檔至你的心靈中,與一堆特定的 「象徵」擺在一起,這些象徵並不即是你的經驗,可是你的經驗卻包括在裡面。這些檔案可說是你個人的「象徵銀行」,存放了你這個「人」所有可用與用過的「象徵」。
    你個人的「象徵銀行」與你個人之間,有大量的交易,而且還不分「夢」、「醒」 ,不分「過去」、「現在」或「未來」,隨時提存。
    這個內在的「象徵銀行」的功能就像是個「提款戶頭」一樣,你若不去「提」它,它也只不過是個「呆戶」而已。
    在你還不會說話之前,你就已經具足了所有的過去世的經驗可供三考,只等著你去「用」而已。
    
你的思想不僅能被別人以心電感應之類的方式認得一清二楚,還在你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些在物質範圍之「上」,或之「下」,可以稱之為「念相」的東西。在物質範圍之下的那些東西,通常就是你們偶而知道的「鬼」、「靈」之類的東西。因而,你的「思想」就會像一些「東西」一樣,出現在其他的世界 ,既是活的、又充滿了生命力,還能在那些世界裡生長,就像你們的花、草、樹木一樣,追不到源頭,似乎來自無方,卻又在人間生長。在這些世界中,你們的思想所形成的「東西」被當成是 「原料」一樣的東西來使用。對當地的眾生來說,這些「東西」就是大自然的賜與,實際上卻是你「播的種」,而你自己卻一無所知。
    沒有任何一個世界是封閉的,因此你的思想、你的想像,以及你的感受,全都能改造其他世界的自然現象。
    世界與世界之間永遠不斷的在交流。在你自己的各種意識層次中,就有許多地方是與其他世界相交錯的,有些你所穿越而過的意識層次其實就是其他世界眾生的意識領域,當你通過這些意識層次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當時運用「象徵」的方式,跟那些眾生不謀而合,全無二致。
    
由於意識同時具有創造與主動出擊的特性,「象徵」才能為其所用,也由於同樣的原因,意識方能出入於不同層次的經歷中。更有進者,思想的主動出擊性還將這些象徵推送到其他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中,完全不顧你自己是否知道這個事實。
    有一段完全不可想像的無所有時間,所存在的地方是空無邊「象徵」也停留在非動與非靜之間,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經歷了一段空無所有的意識狀態,其中既無任何心靈徵兆,亦無任何足以辨識的「象徵」。這種
「識無邊處」的感覺不僅存在於心靈上或具體的感受上,甚至於連所進入的「空間」都是空空如也。這些「空間」雖是空空如也,但終究或能為一些新的「象徵」所填補。如果你的認知能力夠強、悟性夠高,你有時候能發現自己進入了這種世界,在此時你的感覺是一片空無,除了自己以外幾乎看不出有任何其他意識存在的蹤跡。
    此一類的
空無處,除了可以供作「新的象徵」的栽種地之外,還常常被用作獲取創新、創造與新觀念的通道。由於這些空無處能有這種作用,所以其他的眾生也能知道有這些空檔的存在,不過在他們看來,這些只是一些黑黝黝的空間而已。這些空檔在另一方面,對探究內在世界的心靈旅者而言則可說是一片無阻力地帶,毫不繁雜,也一直是被動的開放著,其中也沒有活動
    
阿爾法波的階段是人類以物質為重心的那部分通往內我的入門處,魯柏常常穿越這個階段而進入更深的層次,可是大部分的時候他自己都不曉得。典型的狀態是,每當他要出體的時候,他都先進入阿爾法狀態,但卻不在這個門中停留,而直接由此處進入更深的層次。
    阿爾法層次是不可劃分的。若你要用的話,其中的能量也能隨時為你所用。它就像個水庫一樣,儲存著各種提自「外我」以及「內層的自我」的能量。
同時各種來自更深層次的「我」的象徵與預兆,也聚集到這個阿爾法的層次來。由於阿爾法層次所處的是這樣一個特殊地位,所以它對身體功能的運作也有特殊的用途。在你練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順其自然」,這點非常重要。你進入阿爾法狀態之前的意圖可以決定你大部分的經歷,這個意圖會自動的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你所圈定的範圍裡。如果你以一個無所欲的態度進入這個阿爾法狀態對你會大有好處,因為在你這種無所欲的態度下,那些為你所需,而自己卻不知道的資料,反而能為你開放。在你學會了如何在這個領域中探討時,你可以進一步將這個領域當作進行其他活動的起步點,這個阿爾法狀態的遊歷能使你的肉體獲益良多。當你的意識離開身體時,這種安詳的阿爾法狀態能助你保持身體的良好狀況,屢試不爽。但是若要想從這個狀態獲知過去世的資料則尚不太容易,因為這些資料在更深一點的層次,但是你卻不妨試試從這個狀態中 「下竿」,看看能不能「釣」到一點過去世的資料。你可以定方向到某種程度,但是你必須由阿爾法狀態中去尋找方向,你可以從自己再深一點的層次中對此下達要求。最好還是多用點功,自己親身到那些地方去瞭解,這樣子比較更直截了當。

 

 第一章--我不具形體,但是我卻在寫書

 第二章--我目前的環境、工作及活動

第三章--我的工作及我進入的空間

第四章--轉世劇

第五章--思想如何形成物質--調和

第六章--靈魂及其知覺的本質

第七章--靈魂的潛能

第八章--睡眠、作夢與意識

第九章--「死亡」經驗

第十章--生活中之「死亡」

第十一章--死後的選擇及其過渡時期

第十二章--轉世的緣分與關係

第十三章--轉世、夢及隱於我中的兩性性格

第十四章--「混」初開及多重空間性的神

第十五章--轉世文明、或然及再談多重空間性的神

第十六章--人·神及或然系統

第十七章--或然··惡及宗教的象徵性

第十八章--意識的多種階段、象徵性及多重焦點

第十九章--交替起落的「當前」與多重焦點

第二十章--問題與解答

第二十一章宗教的意義

第二十二章--珍重再見以及現身說法

 

賽斯書《靈魂永生》

 

arrow
arrow

    美麗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