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說

※明白心法的感知實相。心是萬法的根源。

賽斯的這個陳述強調了理解心在創造我們現實中的作用的重要性。 心不僅僅是來自外部世界的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且它積極地塑造和創造我們所經歷的現實。 我們的看法和信念在我們如何解釋和體驗我們周圍的世界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聲明中的“心”概念指的是我們存在的更深層次,例如我們的直覺、情感和精神聯繫。 它表明,我們內心深處的存在是構建我們現實的基礎,對我們自己這一方面的深刻理解和聯繫可以帶來更充實、更和諧的生活。

 

正如東方哲學和宗教所理解的那樣,“法”一詞指的是支配宇宙的基本法則和原則。 通過強調心是一切法的根源,賽斯暗示我們最深處的自我與現實本身的基本本質密切相關。 通過理解並與這個更深層次的現實保持一致,我們可以創造更有意義和更充實的生活體驗。 

※你們形成你們所知的物質及物質世界。

這個觀點是指人們的認知和心智活動對周圍世界的影響。Seth認為,人們的認知和觀念可以影響物質世界的現象和結構,也就是說,人們的想法和信念可以塑造他們所處的現實和世界觀。例如,一個人對於成功的期望和信念,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決策,進而改變他們的現實和生活經驗。

這個觀點也暗示著人們對於現實的主觀解讀和塑造的作用,不同的人可能會對同一個事件或物件產生不同的認知和解讀,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和反應。因此,這個觀點也強調了個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性,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行為來影響和改變自己所處的現實和世界觀。 

※任何感知的活動改變了感知者。被感知的東西往往是感知者的一個延伸。感知就是介入,就是創造。困難點就是突破點。 

賽斯的這句話強調了知覺不是被動過程,而是塑造知覺者和被知覺者的主動過程。 當我們感知某事時,我們的思想、信念和期望會影響我們對它的解釋和反應。 因此,我們所感知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的延伸,反映了我們自己的內在現實。 這既可以賦予力量,也可以帶來挑戰,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有能力塑造我們對世界的體驗,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對我們的看法負責,並認識到它們對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影響。 困難點,或“突破點”,是指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看法並能夠挑戰和改變它們,為成長和轉變開闢新的可能性的時刻。 

※每天生活的一切都是靈魂的精心創作。

根據賽斯的教導,靈魂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單位,它不斷地處於變化的狀態。 它是我們的本質,負責創造我們的物質現實。 我們的思想、信念和情感塑造了我們的體驗,並體現在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中。 

因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從我們遇到的人到我們所處的環境,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結果。 我們不是現實的被動觀察者,而是創造現實的積極參與者。 

賽斯強調理解我們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在塑造我們現實中的力量的重要性。 通過意識到我們的思維模式並選擇專注於積極和賦權的信念,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創造一個更充實和快樂的生活。 這需要深刻理解心的感知現實、所有法的根源以及塑造我們體驗的心的力量。

 ※靈魂的感知不依靠時間,因為時間是一個物質界的偽裝,不適用於非物質的實相。靈魂直接感知所有的經驗。

這種觀點類似於靈魂或意識存在於時空之外的觀點。 它表明時間是物質世界的構造,不適用於靈魂的非物質領域。 因此,靈魂的感知不受時間的束縛,可以直接感知所有的體驗,不受過去、現在、未來的限制。 這種觀點通常與精神和形而上學信仰有關,這些信仰認為靈魂是永恆和無限的,存在於肉體和物質世界之外。

 說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聰明的老師教他的學生感知的力量。 他告訴他們,他們的思想就像花園,他們種下的思想和信念是會成長並塑造現實的種子。

 其中一名學生問道:“但如果我們都在看同一件事,我們不應該看到同樣的現實嗎?”

 老師回答說:“不一定。我們的感知是由我們的經歷、信念和情感所塑造的。兩個人可以看同樣的東西,也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東西。”

 老師接著舉了一杯水的例子。 他讓一名學生描述他們看到了什麼,學生說:“我看到一個半空的玻璃杯。” 然後他讓另一名學生描述他們看到的東西,那名學生說:“我看到半滿的玻璃杯。”

 然後老師解釋說這兩種看法都是正確的,但它們只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 他鼓勵他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看法,並有意識地選擇在每一種情況下都看到積極的一面,因為他們有能力創造自己的現實。

擷取2.JPG

 

===========================================
 通常發生的是,你對實相的觀念是如此狹窄,不論何時當你感知到任何不合於你的觀念的經驗時,你就受驚了。我並不是只在說那些被泛稱為超感官知覺”的能力。這些經驗對你而言好像超乎尋常,只因你已有那麽久否認任何非經由肉體感官而來的感知之存在。 
所謂的“超感官知覺”只給了你對內我收受情報的基本方法的一個粗淺而扭曲的概念,但圍繞著超感官知覺建立的觀念至少較接近事實,並代表了對“所有的感知基本上是肉體性”的概念的一種改進。
 且說,幾乎不可能把對“靈魂的本質”的討論與對“感知的本質”的討論分開。讓我們簡短地重溫幾點:你們形成你們所知的物質及物質世界。肉體感官確實可說是創造了物質世界,就在於它們強迫你以肉體去感知一個可用的能量場,並且在這實相的場上強加了一個極為專門化的模式。用肉體感官,你只能如此感知實相
這肉體的感知絕沒有改變內我本有的、基本的、不受束縛的感知,那是內我的特性,而內我即為在你內的靈魂的一部分。內我知道它與靈魂的關系。你可以說,它是“我”的一部分,做為靈魂與目前人格之間的信差。你也必須領悟,雖則我用象“靈魂”或“存有”,“內我”與“目前人格”這些術語,我這樣做只是“方便”說法,因為其一即另一個的一部分;並沒有一個“點”,在那兒一個開始而另一個結束。 
如果你想想心理學家用“自我”、“潛意識”,甚或“無意識”這些術語的方式,你自己便能很容易地明白這些。那些在一瞬間前似為潛意識東西的可能下一剎那就成了有意識的。一個無意識的動機在某一點也可以是有意識的。即使在這些用語中,你的經驗也應告訴你,文字本身造成了在你自己經驗中並不存在的分界。 
看起來你似乎單單由你的肉體感官來感知,但你只要擴張你對實相的自我本位的概念,你就會發現,即使是你自我本位的自己也十分容易接受非實質情報的存在。 

當“自我”這樣做時,它對它自己的本質的概念就會自動改變而擴張,因為你已移去了對它的成長的限制。現在,任何感知的活動改變了感知者因此靈魂----被當作一個感知者----也必須改變。在感知者與似乎被感知的東西之間並沒有真正的分界。被感知的東西往往是感知者的一個延伸。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所有的活動都是精神性的,或你要說心靈的活動也可以。這是一個極端簡單的解釋;但思想創造實相。然後思想的創造者感知物體,他不瞭解在他與這似乎是分離的東西之間的聯系。
 這將思想與情感化成為物質實相的特性,是靈魂的一種屬性。現在在你的實相中,這些思想被造成為實質。在其他的實相,它們可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被建構”。因此你的靈魂,即你,從你的思想與期望的本質建構出你實質的每日實相。 
所以,你很容易看出來,你的主觀感覺真的有多重要。這知識----即你的宇宙是意念所建構的----能立即給你線索,使你能改善你的環境與情境。當你不瞭解靈魂的本質,沒領悟到是你的思想與感覺形成物質實相時,你就會覺得無力改變它。在本書的後幾章,我想要給你們一些實用的資料,使你能實際地改變日常生活的真正本質與結構。

 靈魂直接感知所有的經驗。你所知覺的大多數經驗是以實質的包裝包好了來的,你卻把包裝當作了經驗本身,而沒想到看看裡面。你所知的世界是意識所作的無限個具體化之一,這樣看,它是有意義的。 但是靈魂卻不需要遵照物質實相裡的法律與原則,它也不信賴肉體的感知。靈魂所感知的乃是在你所知的實質事件之下的精神性的活動與事件。靈魂的感知不依靠時間,因為時間是一個物質界的偽裝,不適用於非物質的實相。
arrow
arrow

    美麗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